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5月3日,在商南縣富水鎮,萬畝茶海茶園籠罩在一片云霧之中。走進茶山,滿眼蔥綠,茶樹上長滿嫩綠的鮮葉,采茶工正在忙著采摘春茶。
商南縣全力打造“生態茶城”,在打造生態茶業鏈、推進產業大融合等方面著重發力,推動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商南縣將茶葉聯營公司、沁園春、秦嶺泉茗等公司作為鏈主企業重點培強培優,協調解決項目申報、融資需求、技術升級等難題,鼓勵科技創新,提倡試錯容錯,提振企業信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示范帶動能力。每年建設1家以上規;、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加快設備更新換代,加快工人素質提升,優化技術迭代升級,全面提高茶葉生產能力。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群眾+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構建政策引導、企業主導、多經營主體參與的共融共享形態,培育涵蓋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一體的新型產業化聯合體,激活茶行業各經營主體活力。挖掘茶產業生態產品價值,持續做強綠茶,做優紅茶,加快白茶、黑茶工藝研發與推廣,推進夏秋茶綜合利用,研發生產以茶飲品、茶多酚等精深加工為重點的衍生品,延伸茶產業鏈,提高茶產業附加值。
商南縣堅持科技創新服務和多元投入機制,為“商南茶”插上科技翅膀。實施茶葉科技創新驅動行動,建立完善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與中國茶葉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地建集團的戰略合作,深度參與茶行業中央和省、市交流活動,開展產品研發、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等工作。建成張淑珍專家工作站,大力弘揚自信、誠信、匠心、創新的“新茶人精神”,開展技能教育培訓、技術交流等系列活動,通過選樹領軍人物、選派科技特派員、引進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等方式,培養茶產業技術人才300人次,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每年統籌陜南循環發展、蘇陜協作、南水北調生態補償等各類資金4000萬元,納入茶產業發展基金,對生態茶園、加工能力、品牌營銷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整合各茶企運營資產,并撬動承接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推進全員招商,重點發揮名人招商效應,組織參加商洛市云招商等各類招商活動,累計招引數十家中型企業回鄉投資茶產業,招商到位資金10億元,推動社會資本向茶產業加快集聚。依托保險公司、評估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對林權、茶園、茶品牌等進行評估,轉化為可直接抵押的“綠色金融債券”。創新推出富民貸等金融支農綠色信貸,建立茶葉信貸擔保體系,采取保本微利的政策降低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年率,破解茶產業發展“腸梗阻”。同時,商南縣堅持以集中連片發展、提升畝均效益為前提,以無性系良種繁育與引進、標準化茶園建設、低產茶園改造為抓手,以城關、富水、試馬“三大片區”建設為重點,積極植入文旅、康養、農耕等元素,推動茶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