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張 矛
在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務工的閆坪村村民老易抱起剛捕捉到的冷水魚
數字化賦能,實施“智慧”養魚;新業態帶動,助力農戶增收;產業鏈延伸,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近年來,商州區緊緊牽住改革創新和科技賦能“牛鼻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科技養殖新路徑 解鎖增收“新密碼”
8月的三岔河鎮,一片綠意盎然,陣陣清香沁人心脾。放眼望去,綠浪如海、青山如畫,河暢、水清、景美。
走進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一排排陸上養殖池波光粼粼,里面成群的魚兒歡快游動。
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負責人趙海蒙表示,這里的山泉冬暖夏涼,水體溶氧充足、水質呈弱堿性,是冷水魚養殖的“天然漁場”,所以就選擇在這里建設冷水魚養殖示范園區。
轟隆隆的引擎聲中,一架無人機飛臨魚塘上空,飼料如天女散花般撒了下來,早就熟悉了“套路”的虹鱒魚、金鱒魚和鱘魚爭相浮上水面搶食,一路追著無人機投食的方向游去。
“我們不但可以控制喂養的量,還能控制喂食速度。”正在給魚兒投喂的工作人員易永強告訴記者,園區里只有3個工作人員,10分鐘實現全園區投喂,極大地節省了人力。
趙海蒙說:“工作人員通過園區智慧管理平臺,能清晰地看到監測數據和服務產品,配合水質監測、魚移動軌跡等監測數據,利用AI技術,建立大數據模型,實時調節魚池環境。最近高溫天氣比較多,園區就會增加山泉水或井水,來保持適宜水溫。如果因為降雨、晴天和陰天缺氧,就需要及時加大液氧釋放度。”
三岔河鎮鎮長孫為艷介紹,這個示范園項目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投產后年產量可達到15萬公斤,將實現產值1200萬元,帶動周邊8個村集體年收入不少于110萬元。
漁業項目智能化 產業發展動能足
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魚。行走在三岔河鎮,從廣大農村群眾揚起的笑臉中、從“遍地開花”的村集體經濟中、從持續發展壯大的特色產業中……智慧漁業給出的答案越來越明晰。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三岔河鎮的商洛市國漁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里,只見一排排碩大的米黃色圓池井然有序地排列,非常壯觀,圓池里魚兒歡快游動。
據悉,商洛市國漁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項目目前正值施工關鍵期,工人們分布在不同建設區域內,加緊推進項目建設,三岔河鎮關于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布局新思路即將從紙上變為現實。
該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圍繞貫通產加銷,規劃建設精深加工、保鮮冷藏、智能物流項目,進一步深化與北京二商、首農集團、京東、盒馬鮮生等合作,力爭8月份通過歐盟認證,打造養殖、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的全產業鏈,提升我市“秦嶺冷泉魚”公用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趙海蒙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西北最大的冷水魚智慧養殖工廠,主要建成種苗繁育基地、示范養殖基地、人才培育基地、科研科普基地。種苗繁育基地從魚卵孵化到水花到標魚,年生產育苗能力1000萬尾,可為全市和周邊水產養殖戶提供高品質魚苗;示范養殖基地,年產量可達200噸;人才培育基地,可為全市水產養殖戶開展數字技術培訓;科研科普基地,依托“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商洛科學實驗基地”,引領群眾更新理念和養殖戶技術改造,帶動全市水產養殖轉型升級。
技術賦能強支撐 鄉村振興新引擎
商洛冷水魚養殖規模居全省第一,但大部分是傳統養殖模式。如何把“智慧漁業”發展好?這需要因地施策,對癥下藥。
為了推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去年8月,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到中國農業大學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考察,推進務實合作,依托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技術支撐,采用國內最先進的魚菜共生4.0智慧養殖系統,推動全市水產養殖向數字化、標準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傳統水產養殖存在技術粗放、總體效益不高等問題,商州區考察了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在山東、廣東、貴州等地項目,數字化養殖具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生產管理精準可控、產品可全程溯源、尾水排放零污染等優點。
趙海蒙說:“新建的商洛市國漁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項目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相結合,實現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數字化監控、自動化運行,有效解決了高密度生態養殖和尾水排放污染等難題,做到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每立方米水養殖量從傳統的5—15公斤提升到50—70公斤,極大提升了水產養殖的綜合效益。”
商洛市國漁綠色智慧漁業工廠項目就是區鄉投公司整合20個村的集體資金3000萬元,企業通過屋頂光伏自籌500萬元,引進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下屬企業從設計、建設到運營一體化實施,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800萬元以上,純利潤500萬以上,帶動20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80萬元以上。
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聯農帶農經濟,商州區成立19家新業態公司,這些新業態公司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農戶,中間連著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有效發揮閑置資產管理、產業投資、項目運營等作用,專門為村集體掙錢、帶動農民增收。同時,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全區已培育鄉村CEO168人,有效解決了一些村集體經濟缺項目、缺技術、缺人才的問題,為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下一步,商州區將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和科技賦能,立足“土特產”、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在特色產業培育上力求新躍升,為建設特色農業強市貢獻商州力量。